元宇宙网:发展航天数字产业,打造航天“元宇宙”

元宇宙2年前 (2022)更新 admin
97,984 0

  随着XR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XR厂商将注意力聚焦到XR设备的空间感知交互能力上,诠视科技作为行业唯一聚焦XR感知交互核心技术与产品平台的公司,通过连续三年的打造,实现了自下而上的20余项XR核心技术储备,目前己实现产品量产,做到了自主可控。

本报记者郑丹海口报道

“作为数字孪生智慧园区建设试点,航天城将在开放现有规划数字博物馆数字创意服务平台以及数字园区等资源的同时,鼓励开创航天数字文旅‘元宇宙’等新兴数字业态。”

2022年7月27日,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首席专家高军,在数字贸易促进消费升级(海南)峰会上,就文昌国际航天城在航天数据资源服务和数字产业构建方面做主题分享。

一个月前,6月28日,海南省委宣传部宣布,文昌国际航天城将打造融太空体验、科普教育、航天研学、国际会展为一体的航天旅游新业态,依托现有发射场和规划建设的商业发射中心,建设一个“中国唯一国际一流”“充满航天科技文化和海岛特色”的主题公园

高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无疑给文昌国际航天城带来更多可能性,不仅助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也让文昌市在旅游经济方面看到了巨大潜力。

航天发展带动旅游经济

《中国经营报》:你怎么理解数字贸易和航天的关系,航天数字产业包括什么?

高军:和其他行业一样,航天也有产业数字化和数据服务产业化的任务。我个人理解航天产品研制生产和应用服务都伴随不同形态数字贸易过程。航天数字产业至少应包括航天器设计过程的数字化工具支撑、工程建设过程中数字化协同,卫星通信、卫星遥感提供的都是数字化服务,都可以叫作数字贸易。另外不断完善的基于航天器伴飞业务衍生的航天产品数据孪生,以及航天主题公园大量的AR/VR体验项目都可以被认为是航天数字产业的一部分。

《中国经营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公众对于航天发射方面的关注度是否也在增加?

高军:我觉得,大家一直都很关注航天发射活动。特别是现在,大家越发重视亲身体验,对现场参加发射活动的热情更高了。对身临其境的人来说,火箭发射的冲击力相当大,会有激动人心和心潮澎湃的体验。大家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的感受与在现场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个人一直比较推荐大家参加火箭转场活动,大家陪火箭走两三公里,这绝对是最好的现场体验。

我参加火箭发射活动有10多年时间,到现在为止,我看火箭发射仍旧会觉得激动。“胖五”(我国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的发射台就有两三层楼高,火箭5米的直径,往上一看,自然会感慨:中国人可以做出这么强大的东西,我们中国人真了不起!

《中国经营报》:7月24日,“问天”发射,近50万名游客涌入火箭发射场,你怎么看航天发射对于餐饮、酒店和房地产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高军:带动餐饮、酒店经济是必然的。周边的房地产经济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发射会产生噪声,周边也有安全区域。以后主题公园落地,可以实现带动周边的房地产业经济。

现在有一个问题是,大家看火箭发射,看得挺高兴,走得很无奈。“问天”周日发射火箭,到现场参观和撤离都很困难,给周边的交通带来很大压力。如果附近有主题公园,情况就会好很多。游客在主题公园玩,到发射时过来看看,发射完游客继续玩,就把这个拥堵的麻烦解决了。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跟文娱产业文创产业旅游产业结合到一起,就能够将一分钟的发射体验分解到两天更多的不同感受,让游客体验更好,因为主题公园让游客现场参与和实际体验的项目有很多。等商业发射场建成,两馆两园竣工,每年在这里会有几十次发射机会,文昌旅游经济潜力就有机会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经营报》:我国相继建造四个卫星发射场,文昌发射场的优势与创新是什么?

高军:很明显,在地理位置上,文昌的纬度低、火箭节约燃料、落区安全,后续发展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射后海上回收,火箭运回生产区总装测试,充分发挥可重复使用的成本优势。陆上发射场回收和运输都带来更多的不便利,成本优势很难实现。

除了地理位置优势,另外一点是模式创新。文昌发射场属于我国第一个商业发射场,它将探索如何优化发射流程,快速发射、提高发射效率等方面都会有更多创新机会。

先线上,后线下,打造航天“元宇宙”

《中国经营报》:在你看来,怎么发展航天数字产业,如何高效运用?

高军:从管理局成立两年来的实践看,我觉得,航天数字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着数字化服务航天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航天技术服务于数字经济、拓展新兴航天数字产业领域等方向,以实现数字贸易为动力,挖掘产业发展需求,培育新型市场,创新数字贸易模式。

围绕着“四地”发展定位,航天城要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支持数字内容制造、促进数字技术融合、探索新兴数字领域、创新数字服务与贸易模式等多个方向,挖掘培育航天数字产业发展需求。

做科技创新高地,要支持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卫星物联网、区块链卫星数据运营商,支持通导遥一体化,提高航天城创新高地的品牌效应。

做商业航天胜地,要强调服务能力建设。建航天超算中心,支持数字孪生周边产业,搭建企业发展的数字化平台。

做产业集聚地,要提升数字贸易规模。要有大规模数据交易平台,培育数据市场,形成卫星与数据产业集聚效应。

做国际合作根据地,要做好国际数据基地。对接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北斗导航、星网、空间基础设施规划国家重大工程,打造数据走出去的主渠道和交流合作的根据地。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航天“元宇宙”。开放各类应用场景,探索更加广阔的航天与空间探索领域的共创空间。最终的模式可能会变成“先线上、后线下”,就是在“元宇宙”里面玩的体验好,再转成线下。

《中国经营报》:在推动航天数字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存在哪些制约发展的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善?

高军: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如缺少针对航天数据与应用的政策,缺技术积累,成果集成和转化能力不够,人才不够等。管理局会做好发展环境和支撑工作。比如与各部委的合作开展航天数据安全、数字确权以及数据融合方面试点,探索制度创新;关注国际数据采集、传输和境外数据交易等关键要素;与优势园区和企业共同建设“飞地”管理模式,优势互补;试点为我所用的高端人才柔性就业模式;等等。机遇和挑战都有,干就是了。

《中国经营报》: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建设是这两年一大热点,目前建设进度怎么样?

高军:管理局成立两年来,在园区建设、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正在加快“三区三链”建设。“三区”指文昌国际航天城布局的航天发射区、高新技术区和旅游区。“三链”指的是火箭链、卫星链和数据链。每个区、每个链都有启动项目,商业发射区在7月6日已经开工,主题公园区即将完成规划,高新区的“三链”中火箭厂房、卫星厂房都在建,一批研发中心在启动,但形成能力估计还需要一两年时间。

《中国经营报》:管理局为招商引资已经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高军:这两年,管理局的同事们基本跑遍了所有国有航天企业和有潜力的商业航天公司,有专门做运载火箭的、做通信卫星的、做遥感卫星的,也有做卫星应用的,了解了他们的需求,需求有很多,差异也很大,还有发展文创和旅游的需求。

后续招商更多可能要从抢占新兴的细分领域产业布局和创新应用场景来吸引企业落地,让落地企业高起点的有事可干。在新兴细分领域,如区块链、互联网、宽带接入卫星、太空旅游、亚轨道飞行器等,通过适时有对应的政策扶持,就会吸引一批企业落地。在创新应用场景方面,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推动“北斗应用”产业链落地,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冲就提出,用文昌“车联网”揭榜挂帅项目,引进有兴趣的企业,吸引无人驾驶、高精度导航、运营平台方面的企业落地形成产业集群。管理局和文昌市合作还会挖掘出很多这类应用场景,做到园区招商、产业集聚与地方经济发展多方共赢。

《中国经营报》:随着航天城的建设,以后火箭的发射主体是否会有变化?

高军:在整个发射工程中,发射场是一方,运载火箭也是一方,还有一方就是发射服务商。现在的发射服务商有长城公司,各个运载火箭研制方也想自己做发射服务商,这都有可能。在商业发射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谁是发射任务主体?发射场给谁服务?谁来做发射申报?这些都会逐步规范,可能会有变化,也会有一些创新和探索。

《中国经营报》:关于推动航天数字产业发展,你还有哪些建议?

高军:受刘冲的委托,会上我提了三个倡议。第一是文昌国际航天城愿意与省内外各园区共同建立大数据基础设施运营服务联盟,共享超级计算基础设施,共同开创数智化时代。

第二是文昌国际航天城愿意与各行业部门和企业共同推进+航天数据的业务,共同积累成功案例,共享航天数字产业走出去的红利。

第三是文昌国际航天城愿意共享航天城“三区”“三链”规划及相关进展数据,联合开发航天数字文旅“元宇宙”,冲浪数字产业新蓝海。

应该说航天发展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需要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开发应用场景、共享数据资源、共同探索新领域,这也是中国航天发展的成熟经验。

 

 

来源:http://www.cb.com.cn/index/show/bzyc/cv/cv135163311641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